手術機器人是機器人輔助手術中的核心設備,而且與單純的醫療器械不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手術機器人作為創新型智能醫療設備,能在人體腔道、血管和神經密集區域完成精細的手術操作,有著定位準確、手術創傷小、感染風險低和術后康復快的優點,能夠滿足患者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還能幫助更好地應對全球老齡化引起的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近日,在168報告網發布的《2022-2028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由于中國手術機器人起步較晚,從2017年到2021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由8.8億元增長至近41.9億元,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47.6%。在未來,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持續增長,預計2023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到74.6億元。但目前,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國產廠家主要集中在中游的手術機器人生產制造環節,上游元器件主要依賴進口。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主要集中在五大領域:腔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及經皮手術機器人。腔鏡是發展最早也最為成熟的賽道,占比60%以上,以起家最早的達芬奇為代表;骨科為第二大領域,占比15%以上,以美敦力等骨科巨頭為代表;其他類別包括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等,市場應用占比較小。未來,隨著手術機器人呈現專科化發展趨勢,新興手術機器人將不斷涌現。
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同樣以腔鏡為主,骨科次之。因為抓住了發展初期的機遇,目前國產機器人正在緊跟全球先進技術水平——2000年FDA批準第一個手術機器人產品,而首個國產機器人10年后就在CFDA獲批,之間沒有明顯的代際差異,但在應用上仍有不小差距。
國內賽道參與者日益增多
從品牌方的市場份額占比來看,按品牌方披露的中標金額統計,2022年10月新天智航、華科精準、美敦力、鍵嘉醫療、博醫來為行業前五名參與者,市場份額分別占比26.04%、16.67%、13.70%、12.46%、8.39%,合計占比77.26%,市場集中度較高。
而在近期,由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詢聯調的2022機器人企業創新50強排行榜出爐。其中上榜的手術機器人主要生產廠商就包含了天智航、柏惠維康、術銳三家企業。
從采購單位來看,2022年10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市場份額分別占比22.77%、11.73%、9.40%、9.40%、9.40%,合計占比62.70%。
從經銷商來看來看,2022年10月佛山市南海新藥特藥有限公司、中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哈爾濱衛思勒科技有限公司、婺源縣杰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鼎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市場份額分別占比14.40%、13.42%、11.54%、11.06%、9.71%,合計占比60.13%。
火熱的手術機器人投融資賽道
作為“金字塔尖”的醫療科技產品,手術機器人肩負著外科手術微創化、標準化、智能化的使命,成為多方關注的黃金賽道。
2017-2021年,我國手術機器人醫療設備領域融資次數趨勢較為穩定,總融資次數35起,共計227.1億元,2022年1-9月共發生5起融資事件,同比下降16.7%。
從融資輪次來看,2022年1-9月手術機器人醫療設備械企融資輪次次數天使輪、A輪(含Pre-A輪等)和C輪(含Pre-C輪等)均為1次。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手術機器人公司宣布完成融資,過億元融資事件超過10起。易凱資本的一份報告認為,骨科手術機器人是資本市場最熱的細分領域。自2016年以來,海外投資額增長超300%,總投資達到13.6億美元,國內總投資額也超百億元人民幣。
國內手術機器人獲批情況
手術機器人臨床效益的逐步驗證,促進了注冊證的廣泛獲批。截止2022上半年,中國市場已獲批近30款手術機器人,中國廠商占比67%;2020年及以后獲批的產品占60%左右。
有業內專家表示,當前的手術機器人發展,首先要解決“卡脖子”的收費、定價問題,一是對收費原則做出規范;二是合理定價標準的出臺。同時手術機器人的發展隨著產品的精細化程度及適用特征,也需要出臺相關產品標準,在臨床管理領域,醫政醫管局將手術機器人列為“限制性醫療技術”,目前還沒有出臺明確的臨床路徑、臨床技術規范。
此外,隨著手術機器人的逐步推廣普及,也需要專業的醫生技師來專業操作,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成為手術機器人推廣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隨著國內對大型設備的購置政策呈現逐步放寬趨勢,特別是乙類大型設備備案制試點,及手術機器人從甲類降為乙類,加速了手術機器人全面推廣進程。未來手術機器人將會發展到何種態勢,讓我們一起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