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真正做大做強,卻已呈中年疲態。魚躍醫療怎么了?
月前因“哄抬”血氧儀價格,被責令整改且處罰的魚躍醫療(002223.SZ)一度成為市場輿論撻伐的對象。
冷靜后再思考,曾經春風得意的A股藥械板塊龍頭公司如今的塌房,其實并不僅僅因為“血氧儀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成本增長的幅度”,更深層的原因在其茍且于眼前利益,丟失了持續發展的銳氣與智慧。
當下整個醫療器械領域迎來了一場數字化、智能化的變革大潮,各種新技術、新思維風起云涌,未來市場變化恐怕會比想象中大得多。
一方面是各種忽然間冒出來的新銳企業,憑借對新技術趨勢的把握,很可能在短短幾年就完成奇襲成為市場主流。這樣的場景在醫學影像等等領域正在發生。
另一方面,擁有雄厚資本實力的公司,不斷通過資產并購切入新方向、新賽道。這在跨國藥械巨頭并購頻率和體量等數據上,不難觀測。
魚躍醫療這樣的行業排頭兵,雖然也在高唱智能化等技術創新,但實質性的內容或者說能拿得出手的“重器”,幾乎不見。
而資本運作上,魚躍醫療搞“內幕交易”的興趣似乎遠大于產業整合。在當下A股市場整合潮起之時,300億元多市值的魚躍醫療保持沉默。
論業務產線,呼吸治療解決方案和家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檢測設備,占據其過半的營收與利潤,也是留下市場印象最深的兩塊。
但這兩個領域,雖有優勢但不夠強勢。大疫三年,介入者越來越多,競爭大有加劇之勢。
至于其他業務板塊,也沒有表現出能夠形成第二、第三增長曲線的勢頭來。
如今,非常階段產品提價被罵上了熱搜,一兩句“漲價是商家自己定價”“魚躍不太會做公關”,是難掩其發展問題的。
不會做公關是真,但消費者和投資人要看的也根本不是這樣的理由。
高閣現危墻
魚躍醫療理應是疫情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但從實際結果來看,似乎又不那么顯效。
2020年,受疫情刺激,魚躍醫療主營的制氧機、呼吸機、血氧儀、血糖儀等產品,紛紛走俏。當年實現營收67.26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歸母凈利潤達到17.59億元,同比增長133.74%。
同期,魚躍醫療的海外業務也快速增長,由2018年的6.57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18.78億元,營收占比也由15.81%提升至28.18%。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疫情穩定、市場供需恢復平衡,公司的業績增長也逐漸降速。
2021年,魚躍醫療實現營收68.94億元,但僅同比增長2.51%;歸母凈利潤為14.82億元,同比下降15.73%。
去年年前三季度,魚躍醫療營收利潤指標出現雙降,其營收51.16億元,同比下降3.65%,歸母凈利潤11.35億元,同比下降15.99%。
從業務板塊看,2022上半年魚躍醫療第一大業務——呼吸治療解決方案營收同比下滑了16.85,毛利率也大降9個多點,而第二大業務家用設備這塊同比營收也僅增長7.38%。
第三大業務板塊的感染控制解決方案,雖然營收增長亮眼,但預計2022下半年也應出現下滑。
從盈利能力看,2022年上半年,魚躍醫療所有板塊毛利率都出現了同比的下滑,甚至其呼吸治療解決方案業務毛利大降9個多百分點,說明市場競爭加劇,未來不容樂觀。
△魚躍醫療2022年半年報
從銷售市場看,前兩年增長勢頭良好的海外市場,魚躍醫療也出現營收和毛利大幅下降的狀況,而其同期營業成本也出現了下降。
2020年上半年,正值海外疫情持續蔓延爆發之時,而全球擁有呼吸機技術的企業并不算多,魚躍醫療的呼吸機也被全球搶購,先后獲得NMPA、FDA(美食藥監局)、CE(歐盟)的三方認證,出口量大增,也拉動了業績大增。
但可惜趨勢未能保持。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魚躍醫療海外營業收入分別為16.26億元及4.07億元,同比下跌13.42%及43.38%,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30.03%降至如今的11.54%,甚至低于2018年的16.15%。
2021年公司曾表示正在開發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目標是“在海外市場上市銷售”。
然而時至今日,魚躍醫療的新冠抗原檢測產品仍未獲得歐盟的醫療器械CE認證。
國內市場,魚躍醫療該產品進展同樣緩慢,僅稱“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國內新冠抗原檢測產品注冊證的申請”。
現在看來,魚躍醫療2020年創下自上市以來最高的營收增速紀錄,更像是個意外。
實際上,魚躍醫療的增長頹勢在疫情前已經顯現。2017年,魚躍醫療營收增速摸到35%的高點后連續下滑,到2019年已經降至10%左右。
借疫情欲多收個三五斗,卻給自己戴上了“發國難財”的大帽子,后疫情時代魚躍醫療的中年危機,處處是尷尬。
躺賺已遠去
在魚躍醫療犧牲聲譽產品提價背后,其實反倒昭示著其“躺賺”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魚躍創始人吳光明可謂白手起家,從獸用器械跨到醫療器械,最終在1998年成立了魚躍醫療。2005年,“魚躍”牌血壓計獲得了首個醫療器械的中國名牌,2006年又獲得馳名商標。
彼時,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技術落后時期,高端市場也基本被西門子、歐姆龍等海外巨頭把持。
吳光明則抓住國產替代的機會,大搞研發,甚至不惜高價引進國際一流水平的生產設備。
在尚未飽和的國內市場,魚躍醫療站穩腳跟后,成為保薦制時代上市的第一支醫療器械股。
為了擴張業務版圖,自2009年魚躍醫療相繼收購優閱光學、蘇州日精、上械集團、中優醫藥、優科骨科、魚躍器材、六六視覺、上衛廠、上海聯眾、凱立特,涉足領域也從最初的輪椅,到手術器械及敷料等醫用材料,以及醫用供氧系列產品。
多年下來,魚躍醫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共計43 個產品、800多個品牌專柜,規格和終端銷售網點達上萬個,涉及家用和醫用醫療器械等多個細分領域。
同時,魚躍電商醫療平臺也連續多年的家用醫療產品銷冠,這也讓吳光明有了喊出“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底氣。
不過,僅靠市場先發優勢積累的歷史成功,只能說明底子厚,要一直贏,不現實。
在產品結構上,魚躍醫療的產品線更多集中在中低端的家用醫療器械領域,如血氧儀、呼吸機、血糖儀等,這些領域技術門檻不算高、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以家用血壓計為例,通過京東搜索關鍵字“血壓計”可以發現,從事家用血壓計的品牌商高達數百家。
魚躍要面對的既有歐姆龍等知名品牌的壓力,又要應付小米這樣的新玩家的挑戰。
從價格上看,在天貓平臺上,魚躍家用制氧機價格在1288-3580元間,而氧立得的價格僅為168元;魚躍電子血壓計價格在119-469元,但樂康只需69元;魚躍血糖儀價格98-169元,三諾只需19.9元。
比價效應之下,不知道魚躍醫療的品牌溢價還能撐多久。
實際上,魚躍醫療近年來一直加大營銷力度。2020年、2021年,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為7.54億元、9.45億元,同比增長19%、25%,2022年其前三季度銷售費用達6.86億,同比增長11.33%。
相比之下,研發投入就有點“摳搜”。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35億元、4億元、4.26億元,分別占當年營收的5%、5.9%和6.1%。
而行業龍頭邁瑞醫療在2020年一年的研發投入(20.96億元)比魚躍醫療三年研發投入總和之多。
對此般比較,魚躍醫療董事長吳群稱魚躍和邁瑞雖同為醫療器械賽道,但該公司To?。玫漠a品,是以量取勝的性價比模式,而非技術、科技引領的賽道。
即便如此,魚躍醫療在C端產品上,這些年來似乎也沒有精進幾分,反倒是多次被曝出產品不合格、不合規等問題。
僅2021年1月,魚躍醫療生產超聲霧化器就被曝有15批次不合格的情況,同年5月和12月又先后因睡眠呼吸機、電動洗胃機的產品質量等問題被罰。
在黑貓投訴平臺,有關對魚躍旗下產品的投訴,比比皆是。
后浪來洶洶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整個醫療行業帶來了技術基底上的根本性變化,傳統醫療設備正在面臨被更替的命運。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群體膨脹、醫療資源供需嚴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問題,又制造了智慧醫療新需求。
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戰略規劃中一項重要的民生領域應用,也是經濟帶動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點。
互聯網醫療企業、技術型企業、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紛紛加入賽道,投融資熱度飆升。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智慧醫療應用規?;蛲黄疲玻担埃皟|元。
如今市場變化的節奏,要比魚躍醫療起家壯大時快了很多。如果不能脫胎換骨地改造自己,中年魚躍醫療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不管魚躍是否改變,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傳統醫療設備企業關乎生死的大幕已經拉開。
行業一片紅海,醫療器械企業只有擁抱數智化,跟上數智化變革步伐,才能在未來有一席之地。
比如在高端醫療影像領域,憑借智能化平臺技術迅速崛起的聯影醫療,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作為國內醫療器械絕對龍頭的邁瑞醫療,3條產品線產品都在探索其全面智能化的臨床應用。
魚躍醫療也曾官宣在董事長吳群牽頭下打造“智慧魚躍”體系,目前推出了智能無創睡眠呼吸機等設備,但主要是集中在家用場景,To?。锰卣髅黠@。
如糖尿病管理等方向,魚躍醫療能否延續其品牌影響力尚未可知,但涌入的競爭者非常多,包括華為、OPPO這樣的企業。
另一個問題是,魚躍醫療雖已縱身投入數字化技術大潮,但過往的發展方式和思維很容易對其形成桎梏,能否真正抓住這一輪史詩級的機遇,還很難說。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