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醫療監督跨部門執法聯動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指出,將整治、查處、嚴厲打擊一系列違法行為。
具體包括:
對無資質醫療機構、無行醫資質人員擅自提供診療服務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辦;
針對醫療美容、輔助生殖、健康體檢、醫學檢驗、互聯網醫療等重點執業活動,以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倒買倒賣出生醫學證明或出具虛假出生醫學證明、非法回收藥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組織開展聯合專項整治;
嚴肅查處未經審查發布藥品、醫療器械廣告的行為,重點查處未經衛生健康部門審查和未按照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發布醫療廣告的行為;
加強互聯網虛假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信息監測,對醫院自建網站、公眾號等發布的虛假醫療信息進行清理;
嚴厲打擊“醫托”“號販子”“黑救護”“黑護工”情況以及涉醫謠言和惡意炒作等破壞公平就醫秩序的行為。
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查早查小”“露頭就打”。
此外,《意見》提到,規范民營醫院發展,各地要為民營醫院提供公平的市場準入機制和經營環境,明確準入條件、管理規范和監督要求。落實對醫療機構的日常運營和服務質量的監督和抽查,規范民營醫院依法執業。
《意見》強調,堅持創新驅動,用技術手段助力醫療監督跨部門執法聯動工作。
探索建立省級醫療監督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利用已有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收集、整合、分析醫療監督業務關鍵信息,加強業務協同,打通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互通,破除“信息孤島”。
各地要探索應用數據模型,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運用非現場執法手段,發現違法違規線索。建立運用大數據的風險規則模型,對醫療監督數據和醫療機構、醫師護士注冊聯網管理系統中的許可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在第一時間發現醫療機構超范圍診療、醫護人員超范圍執業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線索。
各地要積極應用數據分析,推動醫療服務領域信用監督管理。推動建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等信用記錄制度。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